本中心即将举办
“禅籍研究的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工作坊
2019 年 10 月 11日—10月12 日,由上海大学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禅文化研究中心、台湾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宝山永福庵协办的“禅籍研究的新材料、新视野、新方法工作坊”,即将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东区文学院 406 (上海市宝山区南陈路333号)举办,届时将精彩呈现系列学术报告与禅文化讲座。

时间轴

议程详情
❒
D1.10月11日
❍
主题发言│8:45—9:10
禅宗史研究的方法论反省
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
禅宗语言诠释方法之介绍
黄绎勋│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
学术报告与讨论(一)│9:50—11:25
明清禅宗史的新材料
报告
《天童直说》与密云圆悟、汉月法藏论诤再考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
禅宗典籍的整理与研究问题
——以《硕揆禅师语录》为例
释法幢│佛光大学佛教研究中心
《天童寺志》版本源流考
虞桑玲│上海古籍出版社
主持
蒋海怒│浙江理工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所
评论
黄绎勋│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
学术报告与讨论(二)│13:50-15:25
佛教研究的新视野(1)
报告
菩提达摩的四种人生
蒋海怒│浙江理工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
南浦文之(1555—1629)诗文集中的
佛教视野与文化中介
邱怡瑄│台湾师范大学 /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百丈清规证义记》看清代中期
佛教与政治之互动
——以“祝厘章”和 “报恩章”为中心的考察
张文婷│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主持
林欣仪│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评论
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
张宇超│上海大学中文系
❍
学术报告与讨论(三)│15:40—17:15
佛教研究的新视野(1)
报告
元代禅宗祈禳仪式的标准化历程
李忠达│东海大学中文系
由凡而圣的惠能形象
——围绕其主要传记文本的考察
李迎新│中山大学哲学系
晚明宗教融合现象之探研
——以《天台山方外志》为主
释自孝│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主持
于海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评论
张德伟│暨南大学哲学所
❒
D2. 10月12日
❍
学术报告与讨论(四)│8:00—9:35
禅宗史的文献与整理
报告
六朝唐宋时期天台与禅宗典籍中“禅病”一语初探
林欣仪│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大慧禅师禅宗杂毒海》上卷
与《宗门武库》对勘研究
陈进│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
传佛心印在天台
——以《幽溪文集》为中心的探讨
曾尧民│法鼓文理学院佛教学系
主持
张德伟│暨南大学哲学所
评论
成庆│上海大学历史系
❍
学术报告与讨论(五)│9:50—11:00
禅宗研究的新方法
报告
意识科学的第一人称方法与禅
徐怡 │浙江理工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
从历史史实到宗教观念
——重设禅宗史料解读重心之探讨
江泓│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主持
李忠达│东海大学中文系
评论
蒋海怒│浙江理工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
❍
禅文化系列讲座│13:30-17:45
13:30—15:30
中古禅学史上的《维摩经》
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

15:45—17:45
汉月法藏禅师珍稀文献选辑研究
黄绎勋│佛光大学佛教学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