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从河东到河西:禅文化研究中心师生赴晋陕两省考察

5751629455122_.pic_hd.jpg

2020年7月21日-30日,由禅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成庆副教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在山西的太原、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以及陕西省的渭南、韩城等地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考察。

 

此次考察行程从山西太原开始,沿着汾河流经的区域,经过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经由风陵渡过黄河,沿着黄河西岸考察潼关、韩城等地,再折返山西万荣县,作为考察的终点站。

截屏2021-08-20 18.21.47.png

本次考察的线索之一,是汾河、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遗址。团队一行先后参观了山西省博物院、曲沃晋国博物馆、蒲州古城遗址、鹳雀楼、运城盐池,以及古潼关遗址等古迹。

5781629455245_.pic.jpg
5761629455143_.pic.jpg

考察内容主要为地下出土的先秦时期文物,汾河、黄河流域的古代史地沿革状况等。通过近距离与文物接触,以及实地考察山川地貌的形态,让团队师生对历史有了更鲜明的时空感受。

 

晋陕两地的宗教历史文化,是本次考察的第二条主要线索。一行参访了解州关帝庙、海虹塔寺、洪洞广胜寺、普救寺、万固寺、介休祆神庙、介休及万荣后土庙等代表不同宗教文化的寺庙。考察了晋陕部分地区的道教、佛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历史与现状。

5841629455426_.pic_hd.jpg

考察中发现,上述寺观说明了无论是佛、道两教,还是关公信仰等民间信仰,都曾在该区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如海虹塔寺曾是北宋著名禅师纷扬善昭的驻锡地,北宋后期以下的禅宗主要宗派黄龙派和杨歧派均出自他门下。该区域也是道教北宗全真教的核心发展地区,芮城永乐宫便是全真教全盛时期的建筑。

 

就其现状而言,多数寺庙已经博物馆化,部分场所受到过度的旅游开发。如永济普救寺,因其为《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而闻名遐迩,也因为如此,普救寺现已成《西厢记》为喙头的主题场所,失去了佛教寺院的文化气息,已成为旅游文化之受害地。

5791629455255_.pic.jpg
5881629455512_.pic_hd.jpg

考察的第三条线索,是此次经行地域的著名历史建筑。包括汾阳太符观、绛州大堂永乐宫与广仁王庙、韩城古城、普照寺、党家村等古代历史建筑,涵盖了从唐代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

 

其中,广仁王庙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为我国仅存的三座完整唐代木构建筑之一。汾阳太符观建于金承安五年(1200年),其大殿为金代原构。而永乐宫与绛州大堂均为元代遗构,拥有元代建筑粗放不羁的特色。韩城普照寺,寺中移建了多座当地的神庙建筑,组成元代建筑博物馆,其本身的殿堂与塑像则为明代所建。韩城古城建筑群与党家村,则为明清建筑群落,与金元时期的粗犷特色不同,建筑个体相对较小,更为收敛秀气。

5811629455309_.pic_hd.jpg

此外,本次师生一行先后参访了司马光祠及其家庙——余庆庵,和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墓与祠堂。司马迁作《史记》,开创了中国正史编篡的典范,为史家之绝唱。他在《报任少卿书》中所提到的撰史理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一直被后世史学家传颂。司马光是北宋名臣,也是著名史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为编年体通史体裁,在中国的历史编纂学上同样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5861629455462_.pic.jpg
5901629455604_.pic.jpg

总之,本次考察主要集中在汾水、渭水与黄河交汇地区,既是华夏文化发源之地,也是我国多元历史文化交流发展的场域。通过考察,禅文化研究中心的师生对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和多元文化有了更切身的体验,有助于历史感的养成。

赖学辉|文

bottom of page